
一、赛事背景
为深入贯彻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的精神,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号召,同时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,地理知识不仅关乎对地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入理解,更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、资源利用、环境保护以及国际交流紧密相关。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号召,进一步推动地理学科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与发展,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发起举办2025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地理科普暨科技大赛,欢迎各高校积极参加,并将本赛事作为学生校内综合考评依据。
二、赛事宗旨
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与热爱,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,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搭建平台。
三、组织单位
主办单位
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【国家一级社会组织】
.png?imageView2/2/w/0)
主办简介: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是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校、科研单位和众多著名教育家、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、经国务院批准、民政部核准登记、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,是我国智慧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。
承办单位:赛氪
微信扫码报名

四、参与对象
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(包含:研究生、本科生、专科生等,不限专业)。
证书样图展示

五、考试和学习内容
本次赛将以初赛和决赛的方式进行,初赛为线上考试,试题全部为客观题,决赛以地理相关的科技论文进行
初赛:
内容:地理知识(包括国土经济、地理基础知识、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区域地理学、地理与广告学关系等)。
题型:全部为客观题,单选题、判断题。
题量:共计50道题。
分值:每题2分,满分100分。
方式:在线学习,选手通过在线方式,依据《学习大纲与考评题库》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,进行模拟测评考试。全程采取线上闭卷考核,考试时间为60分钟,每位选手有1次进行考评机会,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其中一场进行作答并提交答卷,考评比赛系统进行打分。
决赛:
决赛将以国土经济、地理科技等论文的形式进行,初赛分数≥90分即可进入决赛资格,具体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:
1. 参考主题选择:选择一个与国土经济、地理及广告相关且有创新性的主题。可以从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遥感技术、环境保护、地理科学与品牌关系、地理与文旅关系探讨等方面入手(只是提供参考,不限制主题选择范围,但应必须是与地理相关的),或者探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。
2. 研究目的和问题:阐述你的研究目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。明确你的研究意义,为读者提供清晰的背景和理解。
3. 文献综述:回顾过去相关研究成果,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,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。这一部分可以体现你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4. 研究方法:描述你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,包括数据收集、实验设计、模型建立等内容。详细说明你的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优势。
5. 数据分析和结果:展示你收集到的数据,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结果解读。图表、统计指标和图像等可以用来支持你的研究结果。
6. 讨论和结论:根据你的研究结果,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。解释结果的意义,探讨其在地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。同时,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,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。
7. 参考文献:列出你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,确保格式正确并遵循学术规范。
注意事项:
结构清晰:论文应具有引言、方法、结果和讨论等基本结构,确保逻辑严谨、条理清晰。
数据可信度: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可靠,对数据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和验证。
学术规范:论文需要符合学术规范,包括引用规范、图表格式等。务必避免抄袭行为,注重原创性和学术诚信,如发现抄袭作弊等违规行为,将撤销参赛人员本次决赛成绩。
稿件撰写:注意论文的语言表达和文笔。准确使用专业术语,避免过多的口语化表达。
六、报名与竞赛及获奖公布时间
初赛:
报名时间:2025年9月10日-2025年12月28日
考评安排:
第一场考试时间:2025年10月24日,17:30-次日23:00【此时间段进入60分钟内完成即可】;
第一场证书颁发&获奖公布:2025年11月7日前;
第二场考试时间:2025年11月28日,17:30-次日23:00【此时间段进入60分钟内完成即可】;
第二场证书颁发&获奖公布:2025年12月5日前;
第三场考试时间:2025年12月27日,9:30-次日23:00【此时间段进入60分钟内完成即可】;
第三场证书颁发&获奖公布:2026年1月3日前;
决赛:
报名时间:2025年10月31日-2026年1月5日18:00
作品提交:2025年10月31日-2026年1月10日18:00
决赛大赛评阅及证书颁发:
2026年2月上旬评阅及获奖公示【待定】
七、奖项设置
| 奖项 | 获奖条件 |
|---|---|
| 一等奖 | 考试成绩:90分-100分(含90分) |
| 二等奖 | 考试成绩:80分-89分(含80分) |
| 三等奖 | 考试成绩:70分-79分(含70分) |
| 优秀奖 | 考试成绩:60分-69分(含60分) |
【注】获奖者(一、二、三、及优秀奖)均可获得本次大赛的电子版和纸质版获奖证书,凡是成功提交答卷且未获奖者,均可获得本次大赛的电子版及纸质版最佳参与奖。
决赛
初赛成绩在90~100(含)分的选手晋级决赛,决赛为特等奖挑战赛,并按照选手得分降序排列,得分相同情况下,按照作品提交时间优先排列。
特等奖获得者总人数不超过总提交数的20%
请各位同学在初赛名单公示以后,尽快提交论文。
1.志愿者相关
为本次大赛宣传(不限于个人社交媒体、校内社团学生会宣推等方式)做出突出贡献,积极组织同学们参与本次大赛,为大赛成功举办做出卓越成效者,赛后经组委会综合评定后颁发“地理之星奖”。
2.优秀指导教师
根据指导参与人员得奖情况和组织参赛人数评定,指导组织5人参与且有4人获得初赛优秀奖及以上即可。
3.优秀组织单位
根据参赛人员得奖情况和组织参赛人数评定,指导组织30人参与且有24人获得初赛优秀奖及以上即可。
八、费用公示
每人酌情需缴纳学习培训评审费用49元。费用用于编制命题与《题库》、搭建与维护在线学习系统、搭建与维护在线考评系统,证书印刷制作邮寄等工作及对应人工成本。
注:退费相关,凡是报名后使用练习题库者不支持退费、选定考场后在该考场开考前3天不支持退费,仅支持错过考场协助调换其他场次。
九、其他事项
竞赛网址:赛氪网(https://www.saikr.com/vse/dlds2025)。
本大赛规程的最终解释权归“2025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地理科普暨科技大赛”组织委员会所有。大赛组委会负责比赛的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。
十、联系方式
1.大赛交流群:
QQ群1:852973439【可加】
【站内如不能长按识别跳转,请用QQ号进行添加,或者保存后QQ内扫一扫识别】

2.大赛负责豆老师:19822023496【微信同步-请优先添加微信】
